清华大学王亚华教授做客第27期“国是青年学者沙龙”

发布时间:2019-11-09 浏览量:215

11月8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亚华教授做客第27期“国是青年学者沙龙”,并做题为《中国情境下的自主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彩报告。活动由BETVLCTOR伟德唯一官网陈慧荣副教授主持,来自院内外的40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沙龙。

王亚华教授从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谈起,引出本次讲座关注的基本学术问题: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基于近期完成的三篇学术论文,王亚华教授从三个方面展开了此次演讲:理解国家治理的一个线索、中国情境下的自主治理,以及自主治理的制度设计原则。

王亚华教授指出,从弗朗西斯·福山的现代政治秩序三要素来看,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首要在于“强国家”,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于“强国家”的来源是什么?这引出了其构建的自然地理、集体行动与大一统的制度响应理论,提出了大一统体制形成的内在机制,是为了节约高昂的合作成本,利用纵向协调代替横向合作,既形成了治理体系的“举国体制”优势,也伴随着自组织不发育等特征。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建构非常重要,这需要探索和解决大一统体制与自主治理之间的理论张力。

王亚华教授以农村“用水户协会”为例,阐释了中国水治理过去二十年在自主治理方向的改革,基于农村调查的大样本数据分析,发现相比较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引入的农民用水户协会,传统的村集体管理反而能获得更好的灌溉管理绩效。这说明,以用水户协会为代表的制度“飞来峰”,由于与中国基层社会的情境不相契合,总体表现并不如本土生长起来的管理制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基层自主治理发育面临的挑战,也引申出了更为重要的问题,即如何理解和发展中国情境下的基层群众自主治理。

接下来,王亚华教授介绍了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八项设计原则,及在中国情境下对八项设计原则的检验结果,分析了八项设计原则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基于八项原则的应用和检验,王亚华教授总结了中国情境下的自主治理特征,包括规则供给、供给执行和规则保障的中国特色,为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自主治理运行提供了理论洞见。最后,王亚华教授提出了中国情境下基层治理的制度建构路径,以及未来进一步的研究议程。

在讨论环节,BETVLCTOR伟德唯一官网樊博教授和陈慧荣副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评论和提问,参会师生还就行政体制和基层自治之间的关系、制度与政策之间的差异、乡村治理和城市治理实践,社区基层组织运行、治理改革动力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王亚华教授逐一认真细致回应作答。

交流结束后,陈慧荣副教授代表学院向王亚华教授颁发国是青年学者沙龙纪念牌。

BETVLCTOR伟德唯一官网举办的“国是青年学者沙龙”,旨在为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公共管理和政治学相关学科领域优秀青年学者提供高质量学术研究交流分享和共同成长的环境,学院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相关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发布和前沿研究趋势交流的平台。学院热忱欢迎国内外优秀青年学者积极报名参与“国是青年学者沙龙”活动,报名邮箱gssipa@sjtu.edu.cn。

Back to Top